公務員政審是公務員錄用的關鍵環節直接決定考生能否最終入職。隨著制度不斷完善政審內容從傳統的政治立場、道德品質,擴展至網絡行為、征信記錄等新領域。本文由上岸鴨小編結合2025年最新政策及多地實踐案例系統梳理公務員政審的核心內容與審查標準助考生提前規避風險。
一、政治立場審查
公務員作為國家政策的執行者政治可靠性是政審的“第一紅線”。審查重點包括:
言論與行為合規性:是否在公開場合或網絡平臺發表反黨反社會主義言論,如社交媒體歷史記錄、朋友圈轉發內容等。
親屬政治關聯:直系親屬(父母、配偶)是否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如叛國、間諜活動等。政法及涉密崗位審查范圍擴大至三代直系親屬若直系親屬在境外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活動且考生無法劃清界限將直接淘汰。
組織紀律性:是否參與非法組織或活動,如邪教、恐怖組織等。2025年多地政審明確要求考生提供無參與邪教活動證明。
二、道德品質審查
2025年新規首次將道德品質正式納入政審范圍審查維度從“工作表現”延伸至“生活作風”具體包括:
個人征信記錄:考生及父母的征信狀況被納入重點審查。頻繁網貸、信用卡逾期(如連續3個月或累計6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老賴)等行為,將直接影響政審結果。甘肅等地公務員考試明確要求考生提供個人征信報告,父母征信問題可能牽連子女報考公檢法崗位。
生活作風問題:婚內出軌、家庭暴力、校園霸凌等行為一經查實直接淘汰。2025年某地政審中一名考生因大學期間存在“非婚生子”行為被認定為“生活作風瑕疵”最終未被錄用。
鄰里社區評價:通過走訪社區、學校或工作單位了解考生是否存在長期拖欠物業費、鄰里糾紛等行為。應屆畢業生需由學校出具現實表現材料,待業人員則由社區或村委會開具證明。
三、法律紀律審查
法律底線是公務員不可逾越的紅線,審查范圍包括:
刑事犯罪記錄:本人或直系親屬有犯罪記錄(如醉駕、故意傷害罪等)普通崗位可能酌情通過,但公檢法司及涉密崗位基本“一票否決”。2025年政策明確考生曾被行政拘留的一律不予錄用。
考試違紀記錄:公務員考試作弊、學術不端等行為將記入檔案政審時“一票否決”。某考生因高考作弊被記入檔案報考公務員時被直接淘汰。
行政處罰與黨紀處分:受黨內警告、嚴重警告處分未滿一年,或受撤銷黨內職務以上處分未滿兩年的考生政審不合格。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如2021年前未婚生育未繳納社會撫養費)仍可能影響部分省份政審結果。
四、函審和面審
函審:檔案審查的深度核查
招考單位通過調取考生檔案重點審核“三齡兩歷”(年齡、黨齡、工齡、學歷、工作經歷)是否存在涂改或矛盾。檔案中若出現學習經歷斷檔且無法合理解釋可能引發進一步調查。
面審:實地走訪與談話調查
考察組會前往考生所在學校、單位或社區,通過與老師、同事、鄰居面談了解其日常表現和社會評價。應屆畢業生需提供學校出具的現實表現證明在職人員則需單位蓋章確認工作表現。
【圖片】一對一考公規劃咨詢推廣-JS